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范文 > 申请书

西双版纳说课稿

时间:2024-02-18 22:32:27
西双版纳说课稿

西双版纳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双版纳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双版纳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 说教材

这节课是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第二节。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地理位置、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多样性的文化民俗、支柱产业旅游业。从教材来看,前四个属自然和人文范围,最后一个属经济地理范畴,但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下一章《认识跨省区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本章的教学要求和本课的具体特点,依据新课标中对区域地理学习的要求和“知、过、情”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1. 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 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德育目标

1.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 , 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

2. 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

①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②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①分析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②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四、说教法学法

教无定法,以学定法,科学合理的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在教法上,我主要根据导学练教学法、设计活动教学法和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学生自学、探究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多媒体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在学法上,我主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学法有自主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分析归纳法。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1、导入新课

好的课堂导入能使学生一开始就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课前我展示西双版纳的相关图片如:人过的泼水节、热带雨林、孔雀舞、竹楼……,然后提问:“他们让你想到了哪个地方呢?”从而引出本节课——《西双版纳》。

设计意图: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自主、合作、探究

本课的第一个重要内容是“丰富的旅游资源”。组织学生阅读课本57-60页,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②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及成因;③西双版纳有哪些热带雨林景观、热带动物、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

设计意图有两个,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和地图,有针对性,二是掌握分析区域地理的步骤——依次是分析地理位置、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

关于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我首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西双版纳在中国的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并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认真读图;最后总结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从而突破本课重点。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影响着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我又出示“景洪市年内各月的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认真读图,根据对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分析,判断西双版纳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然后提问“西双版纳的热带季风气候是怎样形成的?”,让学生思考、探究、讨论;接着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法,对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和景观进行演示讲解。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具体生动,让学生认识到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从而突破难点。

正是这样的温润多雨的季风气候,造就了迷人的热带雨林景观,也为动物提供了生存环境,同时也孕育了以位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接着展示“多姿多彩的热带雨林植物”、“活泼可爱的雨林动物”和“以为主体的多样性的民族风情”等图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西双版纳具有丰富美丽的自然资源和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也让学生懂得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也为下一框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将以上内容予以小结——优越的旅游资源是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民俗风情。

设计意图:从而让学生明白这些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了解当地的特色风俗受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又是人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

3、主题交流

本课的第二个重要内容是“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我在教学设计上采用“我能行,西双版纳州长让我干”为主题。并围绕三个问题展开教学:①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②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现实状况;③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有效措施。

关于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我引导学生从得天独厚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在国家和云南省有关政策的鼓励下,西双版纳大力发展旅游业。

关于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现实状况,我引导学生看课本图7.15和图7.16进行总结,旅游业是西双版纳支柱产业,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呈下滑趋势。

关于西双版纳发展旅游业的有效措施,我引导学生围绕带动作用、下滑趋势、建议看法三个方面进行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由于提出的是开放性的问题,主要培养学生提炼观点的能力,调动学生的激情和热情,给学生创设探究的更大空间。

4、课后拓展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以“为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给西双版纳政府写一封信。

设计意图:目的是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巩固知识点,做到学以致用。

5、本课小结

让学生结合板书自己总结知识点,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书的设计突出重点,也体现了自然、人文、经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部分,其中有不成熟的地 ……此处隐藏1359个字……旅游业写一则宣传广告,课下办一张宣传板报。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可以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拓宽学习空间、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效果预设:

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的主权还给学生,提倡探究式学习。

本节课引领学生收集大量的西双版纳自然风光、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图片、资料,并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学习掌握了西双版纳丰富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培养了学生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做到了面向全体,人人参与,调动了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了直观性,增大了教学容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西双版纳说课稿3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美丽的西双版纳》,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充满民族风情的游记。作者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向我们介绍了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字里行间流露出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八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过《小石潭记》、《阿里山纪行》,对游记的学习有了一些基础,且游记属于散文的一种,这类散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因此我的目标设置为:

知识与技能:1、通过课文感知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2、了解运用小标题来构建文章的方法。3、学习通过对照手法表现西双版纳神奇秀丽自然风光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结合文中相关注解,理解文章内容。2、倡导学生课前查找收集关于版纳的资料增加感性认识。3、课堂上鼓励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傣族人民独特的人文风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美丽风光和少数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难点:1、通过对照手法体会西双版纳的自然景观的神奇秀丽和人文景观的质朴意深的特点。

2、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中通过图片,音乐等辅助手段,让学生直观地欣赏西双版纳的自然风光,感受当地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而文章中所反映出的人文思想,还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多读多想才能体会得出。

对照手法的运用是难点,在问题设计中我用了填空题的格式做引导。为了帮助学生赏析语言,我提供了示例和赏析格式。这样,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教学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所采用的教法有助于学生掌握如下学法:

①养成快速阅读的习惯.学会快速阅读,并掌握在快速阅读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②学会赏析优美语句和语段,学会赏析语句的基本方法,并通过对文句的赏析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三、教学程序

本课两课时完成,下面我具体说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本课时有两个目标:1、通过欣赏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西双版纳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质朴意深的民俗风情。2、体会对照手法的运用,深层次感悟“美”的内涵。

一、故事导入

上课开始,我讲述了关于泼水节传说的故事,目的之一:激发兴趣:之二:为后面讲解傣族人对待水的态度蓄势,提供铺垫。

二、感受美(浏览课文,探美)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第一次读课文之后的感受牵出神奇秀丽心驰神往这条明线后,再要求以"《西双版纳》美在……"说说版纳的美.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了解西双版纳的景物特征。

三、品读美(朗读课文,寻美)

这一环节设计了小组合作,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方面体会西双版纳的美。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通过问题由浅入深地体会热带雨林的特点,其中穿插对照手法是为了点明西双版纳的神奇的特点。如果说自然景观的美是大自然对版纳的恩赐,那么富有特色的傣族文化则是这个民族独特的魅力,文中多处信息向我们展示了傣族质朴意深的民风民情。让学生阅读课文从文中提供的信息中去考察人文景观的美,这一环节主要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了解傣族的风俗文化,进一步感受西双版纳的人文景观的美.

人文美是重点,在问题的设计上与前面一致,先概括在整理表达,对“妩媚”一词含义的理解是难点,目的想点明作者对这幅风情画的喜爱之情。概括,西双版纳的风俗美美在互助友爱、善良虔诚、乐观从容、质朴意深……

四、表达美(神游图片,悟美)

出示西双版纳代表性景观图片,配葫芦丝乐曲。增加感性认识,结合课文内容深切感受西双版纳之美。

畅游西双版纳回眸那个金孔雀飞出的地方,那片神秘珍贵的热带雨林,那颗我国西南部边境线上“璀璨的明珠”,那片地球北回归线上唯一的绿洲,那被冠以“植物王国”、“动物王国”、“药物王国”的美丽的西双版纳……

美就大声赞:西双版纳美在……美在……

示例:美在山,一年四季总是浓的化不开的碧绿。

美在水,无论是江是河是泉是溪都清一色软软地淌,娇娇地流。

五、内化美

在我看来,西双版纳之美,美在神秘、美在包容、美在和谐、美在自由、美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破坏的图片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对比播放,为了唤醒同学们善待自然、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提示:你从傣家人对待水的态度中感悟到了什么,我们如何看待人与自然这个永恒的话题。

表达:亚马孙热带雨林已经遭到破坏,美丽的西双版纳未来的命运如何?(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一段感悟性的文字表达你对“美”的理解。

设计意图:我认为一切的美都先源自人的心里,美先在心里才会在眼里。真正的美是心灵美,是善良,是真诚的态度。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是我上完可以后的深刻体会。课堂最后以不圆满结束,前一节课安排见学生时我已预料到。反思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客观原因:1、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课文,对内容较陌生对西双版纳没有一点积累和印象。2、由于对信息把握不准,我按第二课时准备的学案。3、我所抽的班级没有固定的小组,上课前才临时分的导致课堂效率过低。

主观原因:1、个人驾驭课堂的能力有限。2、对学案式的精神理解不到位,没有坚持在课堂上使用。3、备课过于注重实效,对学生能力估计不足。

总之,这次任务完成了,无论结果如何我尽力了。在这过程中我收获的不只是失落更有深深的教训,有对今后教学的思考。至少,这个过程中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我完成了一次“寻美”的历程,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也许这就是语文的魅力所在,也是做语文老师的幸福。感谢这次公开课的洗礼,致敬!

《西双版纳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